到京都的第一天,就去了錦市場覓食。
錦市場被譽為「京都的廚房」,更是觀光客的購物天堂。除了錦小路通上的餐廳、土產、紀念品店,兩條垂直相交的寺町京極商店街、新京極商店街上,也有不少日本品牌街邊店;還有平行的四條通上,有大丸百貨、藤井大丸、高島屋等百貨商場,如果要認真逛起來,可能從早到晚都逛不完。
錦市場的位置及交通
到錦市場,可以搭公車到地鐵到烏丸站,再從高倉通進入錦市場商店街的西端開始逛。
為了方便每天都去錦市場,建議住宿可以選在烏丸或四条站附近,從烏丸站可以直接搭阪急京都線到淡路或大阪梅田,四条站則是搭京都市營地鐵烏丸線或轉車接駁到其他市區景點,交通非常方便。
因為個人偏好有小廚房的飯店,加上行程以京都市區為主,後來訂在烏丸御池站附近的MIMARU京都 新町三条,正好在地下鐵東西線和烏丸線(南北向)的交會點。距離錦市場雖然步行要15分鐘,但飯店位在住宅區內,周圍環境安靜很多,也有一些不錯的餐廳,很有生活感。
錦市場為什麼海鮮有名?
京都雖然地處內陸,但因錦市場擁有豐沛的地下水利於保存海產,早在四百多年前,就成為當地漁獲的集散地。當時的店家後院都有一口水井,常年均溫在15-18℃的冰涼地下水,不僅是天然的冰箱,清洗食材也方便。
現在錦市場周邊的地下水量雖然不如以往,而保存食材也有了更便利的方式,但錦市場仍然是生魚片、碳烤海鮮、水產生鮮店聚集。一走進商店街就看到生蠔酒吧、碳烤海鮮立吞攤位。
日本商店街不能邊走邊吃,感覺在疫情後,店家裝潢和酒水供應都升級,很多店裡都能看到老外或站或坐,一邊享受美食,一邊品飲,氣氛相當chill,讓人好像到了歐洲的海鮮市場。
不過,身為觀光客,倒不必急著馬上就停下來吃,不妨先多幾步路看看狀況,再思考有限的胃容量要怎麼分配。
錦市場吃什麼?
牡蠣屋有現開生蠔,冨美家是烏龍麵排隊名店(但你應該不會想要一開始就被澱粉、湯物和會膨脹的烏龍麵填飽肚皮)。打田漬物有各種京漬物可以選擇,但試吃總覺得鹹味多於酸味,反而是在成城石井買的柚香蘿蔔更得我心。
- 有一年在京都某百貨的地下美食街,買了小盒包裝的漬物,訴求一盒就是一天的益生菌補充量,很適合旅行在外補充膳食纖維,味道也不錯,如果有機會也能買來試試。
打田漬物對面的京昆布千波,除了賣昆布,還有各種佃煮過(醬油、砂糖、水煮到湯汁收乾)的吻仔魚。每回經過,都會買上2包青實山椒小魚,在付了錢接過提袋的那一刻,竟然有種自己就住在京都,來進行日常採買的錯覺。山椒小魚是一種京都名產,山椒(類似花椒)的青檸香和麻感,為鹹鹹的吻仔魚賦予多重風味,只要一小匙,就能吃掉一大碗白飯。
川勝屋位在錦市場中段,走到這裡人潮慢慢變少,點了一個烤鰻魚海膽壽司捲,吃完又立刻加碼烤蟹腳肉。店裡也有提供生啤飲料,雖然空間不大,但十分乾淨、明亮,讓人可以舒服用餐。
田中雞卵是著名老店,玉子燒十分厚實,但調味偏甜,我和朋友各吃了一塊,就決定帶回飯店慢慢品嘗。秉持著勤儉的主婦精神,每天早餐取一塊切成小塊,煮進超市買回來的即食味噌湯裡,美味又暖胃。
和田中雞卵隔著一個路口的Straberry papa是我此行的最愛,草莓大福有2種口味。原味麻糬(白色外皮)扎實有嚼勁,還帶著淡淡糯米香,有一種很樸實的口感。草莓鮮甜多汁,紅豆餡(有顆粒)甜度適中。
粉色草莓大福的麻糬口感較為Q軟,夾裹著軟綿紅豆泥、鮮紅草莓,喚醒內在的少女心。在大稻埕引起排隊風潮的滋養草莓大福,朋友吃了覺得風味平衡,但我卻感覺偏甜,這款草莓大福的口味正好和滋養差不多。當然,我更愛原味。
錦.高倉屋是日本雜誌編輯推薦的漬物店,本來還在隔壁開了食堂賣定食,但現在已經歇業。再也無法體驗早上6點半在錦市場吃日式早餐,只能買回家當伴手禮了。
位於錦市場街尾的溫蒂漢堡,吃的是青春回憶,尤其是它的焗烤馬鈴薯,滋味令人難忘。雖然現在菜單上只剩炸薯條,但點餐時別忘了加點濃濃的起司醬,搭配店內播放的90年代西洋金曲,將人帶回了學生時代。
一直逛到錦市場附近店家都打烊的年輕人,想吃一蘭拉麵當宵夜卻遇到大排隊,於是第3天早上10點就吃一蘭拉麵當早餐。進到店裡的時候,座位還空蕩蕩,也是唯一一次吃一蘭不用排隊。除了蔥花和蒜泥,溫泉蛋、叉燒、黑木耳絲、海苔統統來一份,早餐一定要吃飽。